校园防范电信诈骗指南
一、常见诈骗类型
1. 网络刷单诈骗:骗子以轻松赚取高额报酬为诱饵,让学生先垫付小额资金完成刷单任务,初期会快速返还本金和佣金,获取信任后诱导刷大额订单,随后便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,最终使学生遭受经济损失。
2. 网络贷款诈骗:诈骗分子打着“低息贷款、快速放款”的幌子,在学生急需资金时,以手续费、保证金、解冻费等名义要求先转账,声称转账后即可放款,然而学生转账后不仅无法收到贷款,还会被骗子拉黑,钱财损失惨重。
3. 冒充熟人诈骗:骗子通过盗取社交账号,模仿熟人语气向学生借钱或索要个人信息,利用学生对熟人的信任,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骗取钱财。
4. 网络游戏诈骗:在游戏中,骗子以低价出售游戏装备、账号,或高价收购游戏道具为由,诱使学生私下交易,交易过程中通过虚假交易平台或直接骗取学生转账,收到钱后便消失不见,导致学生既未得到装备,又损失了钱财。
5. 冒充公检法诈骗: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,称学生涉嫌违法犯罪,需要配合调查,通过发送虚假的逮捕令、通缉令等文件,让学生陷入恐慌,进而诱导学生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进行“资金清查”,实则是将学生的钱财转移到自己手中。
二、防范措施
1. 加强安全教育: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电信诈骗防范宣传活动,如举办讲座、主题班会、发放宣传手册等,向学生普及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、手段和防范方法,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。
2. 提高警惕,不贪图小利:面对各种看似诱人的兼职、赚钱机会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信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,避免因贪图小便宜而遭受大损失。
3.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: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;不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家庭住址、联系方式等隐私信息;谨慎使用公共 Wi-Fi,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涉及个人信息和资金的操作。
4. 核实身份,谨慎转账:对于涉及钱财的网络交易、借款、求助等情况,务必通过电话、视频等多种方式核实对方身份,确认是本人后再进行操作;不要盲目相信对方发来的截图、文件等证明材料,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;转账前要仔细核对收款人的姓名、账号等信息,防止转错账。
5. 正规途径解决问题:如果遇到法律问题或需要贷款、兼职等服务,应通过正规的机构、平台和渠道办理,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不明信息和非正规途径的推荐,避免陷入诈骗陷阱。
同学们要时刻保持警惕,将防范电信诈骗牢记于心,共同营造安全、和谐的校园环境。
遇到电话诈骗怎样处理
1.检查是不是陌生的号码? 这一点很重要的。因为有的诈骗电话打过来的时候,会和你套近乎,自称是你的朋友,或者亲人。说的话很客气。这时候,你首先要很敏感的看一看是否是陌生的号码?这个号码在不在你的电话簿里,不要盲目地就和别人搭话了。 2.要禁得住诱惑。 当你接到一些电话的时候,自称是银行或者某某大公司打来的。同时会给你提供多少好处,或者便利等,这时候你绝对不要对其所说的产生兴趣,或者忍不住搭话,这样对方就会伺机行骗了,或者会再打过来。 3.要控制自己的情绪。 有的诈骗电话打过来的时候,会告诉你的亲人,同学,朋友出事了。这时候,绝对不要情绪一激动,别人说汇款你就汇款。要学会冷静,也不要做出很担心的样子,淡淡地问一问对方的情况,反问几个,等挂完电话后,再给自己的朋友亲人打电话落实一下具体情况。一般这都是骗局。 4.不用理对方,能不说就不说。 当我们接到陌生电话时,对方一开始可能会向你套近乎,这时候一定要警惕起来,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,最好保持沉默,或者爱理不理。一旦对方所说的话根本就不能引起你的兴趣,他的诈骗也难以实现。所以要管住自己的嘴,学会选择沉默,抵制诱惑。 5.及时录音,保留证据。 现在很多手机都有在通话时录音的功能,一旦发现对方所说的事情或者语言存在蹊跷,这时,个人就要试着按一下录音键,将对方的声音录下来。作为很强有力的证据,说不定能用上了! 6.及时报警。 对于接到有些诈骗电话,约你出去见面,或者什么地方有你的快递,或者在什么酒店为你准备了一份丰富的午餐……尤其是对方是陌生号码,或者你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你的朋友,或者亲人时,一定要及时地拨打110,向警方详细说明情况。这样就会尽可能的减少损失。